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写于盛夏的六月——高考结束的那天,亦是我成年之时。但高考完的六月是匆忙的:尽管我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日子就悄无声息地翻篇了。而转眼间又是人们常说的“金秋”九月,尽管我是一个未曾见过几次田野,亦不曾见过所谓金秋的一片金黄的城里长大的孩子,人生中最长的这个暑假也要实打实地混完了。
需要声明:我绝非故意拖到临近开学才动笔的。正如本文标题所言,“在一切尘埃落定之时”,一切尘埃落定也才过去了一周不到。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的确是一个投机主义者。此处的“投机”并非指的是高考 96 个平行志愿的前 4 个全填复旦和上交做白日梦期许“捡漏”(好吧,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投机),而是完全脱离高考平行志愿录取的另一方向——国际(含港澳)本科。
许久之前,友人 X 便让我试试香港大学和香港科大。看着港科大官网写的“科大将根据同学面试表现、高考成绩、综合素质等择优录取”,在友人 X 和夸我的履历很 competitive 的 Gemini 的多次鼓励下,我向微软学生大使项目申请了推荐信,作为申请材料附件,递交了申请。在发现了可以增补材料后,我亦写了一份简历附了上去。
或许还是我太天真了。港科大当然不止看高考成绩,甚至入围面试后,高考成绩的确是最不重要的一环,但是否获得面试资格仍取决于高考成绩。
此处将我申请的两门课程面试分数线附上,供后人参考。
工学士(计算机工程学)
高考总分:620
数学:110 或以上;及
物理:80 或以上;及
化学 或 生物:80 或以上
工程学 -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
高考总分:630
数学:110 或以上;及
物理:80 或以上;及
化学 或 生物:80 或以上
说来也可笑:除了远超 120 分数线的 132 分的英语,我没有任何一项符合其要求,自然也理所当然的没有得到面试资格。
在我感叹之时,有一网友 H 提醒我澳门理工适时正在降分录取,其朋友圈中中介甚至说到“本科线下可操作”。Well,那就再试试吧。
7 月 3 日,我尚在济南中转,收到了其招生注册处的邮件,告知我“2025/2026学年学士学位课程内地招生(高考生) 甄选结果已公布”。我忐忑地打开其考生平台,而后,惊讶地发现我的录取状态为“已接纳”,即“录取”。
至于我那目光短浅的父亲(在书面语境中,就让我暂且这么称呼他吧)是如何怀疑反对最终也没拿出一分钱、我的母亲是如何凑来学费的,这些家庭琐事就在此略过吧。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得益于中国银行优秀的反诈机制,我一分钱也没有付出去,而后完美错过入学缴费的最后机会,并将原属于我的位置拱手让了人。尽管我在当天夜里就联系了该校招生注册处、财务处,结果注定是徒劳。
或许这会成为我的第二个在考学上的意难平?我依旧记得,三年前的五一,初三的我和母亲驱车赴虎溪参加科学城巴蜀的自主招生考试,然后因为物理实在太烂而遗憾落榜。可以说,在考完后的那一个月里,我和母亲都在时刻守候来自重庆的电话,尽管直到小中考后我被合川中学录取我们也没等来那个电话。
人总会去美化自己未曾走过的路,未曾选择的可能。我在高中三年里一直把“科巴”挂在嘴边:如果我去了科巴,去了“巴蜀帝国”,我的高中三年,我的高考,我之后的路,会不一样吗?这个问题大概需要交给 if 线上的我来回答了。尽管在大多数时候,我提到“科巴”都只是在怀念那条我还没走过的 if 线,顺便踩一下合川中学罢了。
我大学四年会一直把“港科大”“澳理工”挂在嘴边吗?这个问题,留给四年后的我吧。
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我对我的高考成绩和高考录取结果是极为不满的,而她却在安慰我,说,能在十几万人中考个五万多名上个本科,很不错了。
小学的我尚不知道高考移民之类的事。五年级的寒假,我和家人一道,从郑州新郑机场起飞,首次搭乘四川航空班机前往重庆江北机场抵达 T2 航站楼,在主城的姨妈家做客,顺便去一些“外地人打卡地”。
2018 年初春的重庆给我留下了许多很好的印象。回到河南家中后,我便和家长提议,说我“想去重庆”。因此,在五年级下学期,我家贷款在合川买了房,迁了户口,并从六年级开始来到了重庆。
我至今仍不认为合川和重庆有多少关系(至于此处的重庆是指大重庆还是小重庆,就见仁见智了),亦不怎么喜欢合川。缙云山这么一道天然屏障隔开了合川与北碚,亦将合川与主城隔离开来。倒也不能说合川与主城之间的交通有多么的不便——铁路合川站与铁路重庆北站之间每天有多班仅需 25 分钟的动车往返,只是,合川与小重庆是独立的。就单单拿公共交通来说,合川有自己的公交公司(长运合瑞)、用着区县的交运通卡而非主城的重庆通卡、亦无重庆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区相连接。合川有着自己的小城市中心,有着自己的工业区、开发区、高校园区,而这一切似乎除了名字中带有“重庆”二字之外,亦与重庆没有多少关系。倒是重庆话由于离主城还不算远没有发展出差别很大的变体,但这也改变不了什么。
和许多小县城一样,一些合川人世代生活于此,一辈子也没怎么向外看。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在教育上,合川同样和小重庆没啥关系。放在二十多年前,合川还是个联招区,合一中合二中竞争火热,每年高考成绩亦一路长虹。之后,合川不再参加联招,合一合二合并成为合川中学,学生成绩亦大不如前了。也或许只是我笨吧——合川中学亦有不少考上哈工程、哈工大、重大、西南的人,也只是我学得不好罢了;毕竟以我连联招区投档线都没上的中考成绩,能被合川中学这个在合川区还算好的学校录取的确算是老天恩赐。自高一刚开始,我自我介绍“来自河南”的时候,下面就有同学在议论我的“高考移民”身份了。也是,虽然主观上并无这样的意图,但客观上,我的确是吃了重庆高考“人少”的红利。放在河南,以我中不溜的排名,恐怕的确只能“回家种田”了。
哦,我是城镇户口,家里没田可种,我也不会种田。
前些日子,大概是八月初吧,我又在哔哩哔哩刷到了利物浦大学的 clearing 补录的广告。我好奇地进去看了,然后遗憾地发现作为一个只有高考成绩的体制学生,我唯一的路子是先读一年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 国际本科预科课程(英国利物浦大学认可)项目,而该项目要求英语、数学均在 90 分以上。我致信该项目,询问“虽然我的数学仅有八十余分,但我有 132 的英语和 94 的外语口试成绩,如果我申请有可能通过吗”,并附了一份申请表草稿。之后,我得到了项目老师的热情回复,“综合您的成绩,本项目欢迎您报名参加我们的面试,相信您的英语在综合评估与面试中会占优势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还有后续:在 8 月 15 日我去提毕业生档案的时候,该校老师又主动向我致电询问申请材料事宜。我当时并没有想起我与西安有何关系,故两次把项目老师来电转接给了小爱同学。直到后来我开启外放,才在零星的“……电子材料吗……”中意识到此事。
后来,我通过短信向这位老师说明了情况:后续利物浦大学的学费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因此尽管我很向往、很珍惜亦很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的老师愿意给我这次机会,在和母亲沟通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现在,站在这条路的端头回望,我似乎也没什么好讲的了。我又有什么可怀念的呢?人人都是尖子生的小学?全区唯一没有晚自习的初中?还是我半玩半混过来的高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落得如今这般田地,也确实是我自己作的吧。如果我接受规训老老实实在中学六年好好学习课本知识应付高考而不是借此探索世界,我现在的路会不一样吗?但那样的话,我又会变成一个读死书但又啥也不会的书呆子了吧。
我很羡慕那些技术又强学习又好的学霸哥。起码,我无法成为这样的人。但我亦很感谢我有一个能够理解我、支持我的母亲。她的确很开明,愿意放手让我发展我想要的兴趣爱好,愿意为我撑腰,愿意为我提供家庭能力范围内的支持,一如她不在此时责怪我。
虽然这个文末写得有点像论文致谢,但我也要感谢我的所有朋友们,感谢你们的陪伴、支持和不讨厌我;我也要感谢我的敌人们,感谢你们讨厌我,这塑造了完整的我。
我确实是没什么可再说的了。我该煽情吗?该咒骂我的学校吗?或者来一段奇怪的、莫名其妙的、高考作文一样的升华?或许都没必要了。
❤️
喵
总感觉余华可以是一个杂志的名字
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